中國對外的貿易制裁反而阻止中國自由經濟發展?
2010 年挪威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中國以限制挪威鮭魚進口作為反制。
2016 年韓國宣布部署薩德系統,中國發動民間抵制提供土地的樂天(Lotte)集團。
2019年3月,疑因加拿大拘留孟晚舟,中國宣布禁止進口加國油菜籽。
2021 年 3 月,服裝品牌 H&M 拒絕使用新疆棉而遭中國抵制。
2021年8月,立陶宛同意台灣設立台灣辦事處消息一出,中國宣布中斷鐵道貨運、暫停立陶宛食品進口。
這些中國經濟脅迫作為大家一定不陌生。本文針對中國近十年的經濟脅迫作為,分析其目標、手段、成效,最後提出民主國家可能的因應作為。
「捍衛『核心利益』並非經濟脅迫的唯一目標。習近平上任後持續鞏固權力與地位,導致捍衛『核心利益』成為其正當性之重要來源。…中國經濟脅迫的目標至少有二:就積極面而言是捍衛『核心利益』並改變目標國的行為;消極面則是滿足中國內部的民族主義且避免中共內部以此發動鬥爭。經濟脅迫即使未能實現前項目標,亦有助於達致後項目標。」
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使其能頻繁依賴經濟脅迫手段來作為主要政策工具。中國在評估打擊對象和力道時如何考量的呢?中國又如何以非正式手段來站在道德制高點,轉嫁責任,甚至是降低被申訴機率呢?這些手段取得的成效與各國如何因應呢?中國的經濟脅迫可能減少或增加嗎?隨時可能受影響的民主國家與企業,該怎麼辦呢?
關心中國經濟脅迫的各位啊,不要錯過 李俊毅〈中國的經濟脅迫: 必要但效果不一的工具〉
https://pse.is/3nx2rh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