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公司老闆給台灣年輕人的建議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January 14, 2014 來源是 這篇 作者 Daniel1 ( 現在員工超難請) 標題 Re: [北部] 鶯歌徵硬體測試人員 時間 Tue Jan 14 00:45:08 2014 轉載主要談話部分,分享一個小老闆的觀察: Read more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指揮 top10是誰? 許其亮的排名是? June 02,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指揮決策體系是高度集中的,由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負責領導和指揮全國武裝力量。中央軍委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武裝力量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制度,也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實際上是同一班人馬[1][2][9]。 目前,中央軍委的最高領導人是習近平,他同時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是全軍的最高統帥。軍委下設副主席和多位委員,分別負責軍事、政治、裝備、後勤、紀律等不同領域。根據最新公開資料,排名前十的軍事指揮決策核心成員如下: 1. 主席:習近平,為最高軍事決策者,掌握最終決策權[2][6]。 2. 副主席:張又俠,協助主席處理軍事決策與日常指揮[2]。 3. 副主席:何衛東,協助主席並分管相關軍事領域[2]。 4. 委員(聯合參謀部部長):劉振立,負責聯合作戰指揮體系[2]。 5. 委員(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負責軍隊政治思想與紀律[2]。 6. 委員(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張升民,主掌軍隊紀律與反腐[2]。 7. 委員(裝備發展部部長):負責軍事裝備與現代化建設,具體人選依最新調整。 8. 委員(後勤保障部部長):負責軍隊後勤與保障體系,具體人選依最新調整。 9. 委員(國防動員部部長):負責國防動員與預備役建設,具體人選依最新調整。 10. 國防部長:雖然國防部屬於國務院系統,但國防部長通常也是軍委委員,參與軍事決策[1][2]。 中央軍委成員會因人事調整而有所變動,但上述職務代表了解放軍最高層的軍事指揮決策權力結構。整個體系強調「黨指揮槍」,所有重大軍事決策均需經過中央軍委集體討論,由主席拍板定案,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1][2][5][9]。 引用: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5%86%9B%E4%BA%8B [2] 中央軍事委員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A4%AE%E5%86%9B%E4%BA%8B%E5%A7%94%E5%91%98%E4%BC%9A [3] [... Read more
中華民國國父所謂的十一次革命? February 21, 2016 十次革命起義是指1894年興中會成立之後, 至1911年取得最終成功的辛亥革命之前, 興中會或中國同盟會直接發動或指揮的10次武裝起義。 之後近代史書、中國國民黨黨史,或中華民國的學校教育課本, 往往稱「 國父革命11次起義,10次失敗,終於建立民國 」。 據統計,自1894年到1911年之間發動的革命起義事件計有29次之多, 但其他非國民黨/同盟會體系團體所發動的起義,往往遭到忽略, 如徐錫麟、秋瑾等人在浙江各地發動的光復軍起義。 1911年的武昌起義是中國同盟會外圍組織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所具體執行。 1.乙未廣州起義 1895年 孫中山率領鄭士良、陸皓東等人,準備襲取廣州。但是事機洩漏,清政府展開搜捕,陸皓東被捕犧牲。 2.惠州起義 1900年 10月8日, 孫中山命鄭士良等人於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鹽田區三洲田村一帶)發動起義。 3.潮州黃岡起義 1907年 5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 4.七女湖起義 1907年 9月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湖。 5.防城起義 1907年 9月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 6.鎮南關起義 1907年 12月命黃明堂起義鎮南關,並親臨指揮。 7.欽廉上思之役 1908年 3月27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 8.河口起義 1908年 4月命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 9.廣州新軍起義 1910年 2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 10.黃花崗起義 1911年 4月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 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 11.武昌起義 1911年 10月由共進會與湖北新軍... Read more
六四三十週年回顧 國民黨篇 看看馬英九怎麼看六四 June 02, 2019 六四三十週年回顧 國民黨篇 看看馬英九怎麼看六四 2005年的馬英九談六四 馬英九表示,他在台北市長任內就曾說過,「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現在,他的態度還是一樣。「面對歷史,就事論事,是非分明;面對家屬,將心比心,療傷止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也才能讓中共成為世人眼中真正的大國。 Read more
中國逢九必亂 一個全新中國即將產生 搭配六四紀念文 慎入 "杀20万 稳定20年" 图说19年前8964那一天 February 09, 2019 杀20万 稳定20年‘图说19年前8964那一天 慎入 "杀20万 稳定20年" 图说19年前8964那一天 图集 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529/89034.html 大紀元八九六四文章集合 http://www.epochtimes.com/b5/tag/%E5%85%AB%E4%B9%9D%E5%85%AD%E5%9B%9B.html 中國逢九必亂?習近平在怕什麼 從中國歷史上,「逢9」的年份可以看出, 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國; 1959年西藏軍民與中共解放軍發生武裝流血衝突,稱為西藏抗暴起義運動,達賴喇嘛逃亡印度、開啟中國大饑荒; 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曾被毛澤東視作接班人選之一的中國現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劉少奇被逼死; 1979年中越戰爭、中美建交。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死傷人數從數百人到上萬人都有、西藏動亂; 1999年法輪功包圍中南海、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軍機轟炸; 2009年新疆爆發流血衝突,稱為烏魯木齊七五事件,中共出動武裝警察與維吾爾族人發生衝突,事件共造成至少197人死亡,另有1721人受傷,許多車輛、建築物都遭摧毀。 也許只是歷史的巧合,但在2018年歲末,就能發現中國2019年其實已經危機四伏。根據《亞洲週刊》指出,2019年中國將面臨包括 「中美貿易戰惡化」、 「經濟下行」、 「朝鮮核武失控」、 「新疆民族問題」、 「拆十字架與整頓教會的反彈」、 「退休軍人抗議潮上升」、 「勞工抗議上升」、 「『一帶一路』受挫」、 「疫苗與食品安全問題」、 「政改問題」 等十大挑戰。 相信2019 會是一個全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相關文章: 鄭文燦 美國演講全文 Taiwan-U.S.-China Relations: A Discussion with Cheng Wen-Tsan 蔡英文回應習近平:我身為中華民國總統 終未接受九二共識 國民黨與共產黨勢不兩立 習下韓上 夜襲 !!! 其他中國民主自由相關文章: 8964 三十周年 中華民國高雄市長韓國瑜 舉辦大型造勢宣傳 青天白日滿地紅 台灣真自由 vs 中華人民共和國 德國媒體: ... Read more
蔣雨融跟趙紫陽如何改變中國 June 02, 2025 趙紫陽在改革開放中的角色與蔣雨融的代表意義有何差異 ## 趙紫陽在改革開放中的角色 趙紫陽是中國改革開放時代舉足輕重的政治家,1980年代先後擔任國務院總理與中共中央總書記。他主導了中國經濟體制的深層改革,包括: - **農村改革**:率先在四川推動包產到戶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全國農村改革樹立範例,推動人民公社體制的瓦解[1][2][12]。 - **經濟市場化**: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鼓勵商品流通與個體經濟,建立財政包幹制,促進地方政府與市場經濟的結合[2][9][12]。 - **對外開放**:主導設立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積極推動中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2][9][12]。 - **政治體制改革**:提出黨政分開、擴大社會參與、強調法治,試圖推動政治體制的現代化與透明化,雖然最終因六四事件受挫並被罷黜[1][3][10][14]。 趙紫陽的改革理念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中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關鍵推手[1][8][9]。 ## 蔣雨融的代表意義 蔣雨融則是2025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中國女學生代表。她的代表意義主要體現在: - **國際化與多元價值**:她強調全球化、多元文化、國際合作與人性關懷,呼籲跨越分歧、包容差異[4][5][6][11][15][17]。 - **青年精英形象**:作為中國新一代國際化青年,蔣雨融展現了優異的學業與職業背景,代表中國精英階層在全球舞台上的新形象[4][5][6][15][17]。 - **公共外交與軟實力**:她的演講被部分輿論認為契合中國官方宣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也被視為中國對外展示軟實力的案例[5][13][15]。 - **社會議題關懷**:關注全球貧困、女性權益等議題,展現公益與人道主義色彩[4][6][11]。 ## 主要差異比較 | 層面 | 趙紫陽 | 蔣雨融 | |-----------------|----------------------------------------------------|-----------------------... Read more
台中市長盧秀燕與廣州市長孫志洋最近遇到什麼挑戰? May 11, 2025 盧秀燕具備新聞媒體與長期立法經驗,並在地方政治深耕多年。 孫志洋則有工業、企業管理與省級政府、國企高層經歷,屬技術官僚型領導。 最近政績比較 盧秀燕(台中市長)近期政績重點: 推動「建設豐收年」,2025年預計台中綠美圖、台中國際會展中心等大型建設落成啟用。 捷運藍線預算編列88億元,積極推動捷運路網延伸,並計畫成立捷運工程局。 公車全面安裝駕駛輔助系統(ADAS),提升行人安全,並加強公車駕駛違規取締及教育訓練。 爭取國際賽車展演、舉辦鍋烤節等活動,提升城市國際能見度和經濟活力。 社會福利政策:長輩健保費補助、公托設施增加、教育與社福資源強化,主打「媽媽市長」照顧銀髮族與幼兒,減輕年輕世代負擔。 部分重大建設如清水國民運動中心、海生館等工程有延宕情形,受到議會質疑。 孫志洋(廣州市長)近期政績重點: 孫志洋2024年初正式就任廣州市長,履新時間較短,近期政績以延續廣州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城市治理現代化為主。 據其過往經歷,重視工業轉型升級與招商引資,推動廣州汽車產業、科技創新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著重城市基礎建設、交通運輸體系完善,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等戰略。 具體施政細節因上任時間尚短,暫無大量公開重大新政,主要承接前任市府規劃與廣東省發展政策。 綜合比較 學經歷背景:盧秀燕偏向政治、新聞與地方治理,孫志洋則以工業、企業管理及省級行政為主。 施政重點:盧秀燕強調社福、教育、城市建設與交通安全,並以「媽媽市長」形象推動民生政策。孫志洋則聚焦工業升級、招商引資、城市現代化與區域協同發展。 近期挑戰:盧秀燕面臨部分重大建設延宕的議會監督,孫志洋則處於新官上任、政策延續與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階段。 總結而言,兩位市長皆有豐富經歷,但背景與施政風格明顯不同,盧秀燕以民生與社福為主軸,孫志洋則著重產業與城市現代化建設。 盧秀燕(台中市長) 主要挑戰與問題: 國際經貿壓力與產業衝擊 2025年美國宣布對台灣課徵高達32%關稅,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中製造業造成巨大衝擊。盧秀燕需協調中台灣八縣市,爭取中央資源,協助企業分散市場、推動勞工扶助及產業升級,並防範失業潮與產業外移。 基礎建設與都市發展失衡 捷運藍線路線變更導致經費暴增、重大建設如中科二期、台中展覽會館西側展館進度停滯,市府常將責任歸咎中央,未能提出有效解決方案。都市更新、文化發展規劃不足,如「綠川」品牌取消後中區再度... Read more
最近的哈佛中國女畢業生演講致詞是誰,她有可能接班江澤民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女人人權嗎 June 02, 2025 最近的哈佛中國女畢業生演講致詞是誰,她有可能接班江澤民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女人人權嗎 ## 最近的哈佛中國女畢業生演講致詞是誰? 2025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代表畢業生發表演說的中國女學生是蔣雨融(Yurong "Luanna" Jiang)。她來自中國青島,是哈佛大學近400年校史中第一位站上畢業講台的中國女性[1][8][9][10]。蔣雨融於哈佛肯尼迪學院攻讀國際發展公共管理碩士,畢業演講主題為「守護我們的人性」,強調多元文化、國際合作與同理心,呼籲大家不要因差異而妖魔化他人[1][2][10]。 ## 她有可能接班江澤民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女人人權嗎? ### 蔣雨融的背景與現實政治 - 蔣雨融的家庭背景在中國網絡上引起討論。其父蔣志明曾任四川省遂寧市政協副書記、市委統戰部部長,退休後擔任與中國政府有關的非政府組織負責人[4][1]。 - 她的演講內容以「人性」、「理解」、「共同未來」為主,未涉及具體政策或中國國內女權議題,也未表達明確的政治立場[3][1][2]。 - 有評論認為蔣雨融的致詞話術柔和,適合緩和國際緊張氛圍,但「講得好聽,卻沒說清楚立場」[3][4][11]。 ### 江澤民的歷史角色 - 江澤民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是中國九十年代至2000年代初的最高領導人[5]。 - 江澤民時期,1995年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他公開提出「男女平等是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成為日後中國性別政策的政治基石[6]。 ### 蔣雨融「接班」江澤民的可能性分析 - **現實上,蔣雨融並無任何中共高層政治經歷,也未顯示有進入中國政壇的跡象。**她目前的身份是國際發展領域的學者與畢業生代表[1][8]。 - **「接班」江澤民這種說法並不成立**:江澤民已於2022年去世,其領導時代早已結束,現今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是習近平[5]。 - **改善中國女人人權的影響力有限**:蔣雨融的演講雖有國際聲量,但未提出具體女權政策,也未公開表態要參與中國女權運動或政治改革[1][3][6]。 ### 中國女權現狀 - 中國女性在法律上享有平等權利,但實際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仍面臨諸多挑戰[6]。 - 近年來,中國女權進步主要來自基層社會運動、法律訴訟與政策推動,而非單一個人領導[6]。 ## 結論 蔣雨融是2025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 Read more
台中市長盧秀燕與廣州市長孫志洋最近遇到什麼挑戰? May 11, 2025 盧秀燕具備新聞媒體與長期立法經驗,並在地方政治深耕多年。 孫志洋則有工業、企業管理與省級政府、國企高層經歷,屬技術官僚型領導。 最近政績比較 盧秀燕(台中市長)近期政績重點: 推動「建設豐收年」,2025年預計台中綠美圖、台中國際會展中心等大型建設落成啟用。 捷運藍線預算編列88億元,積極推動捷運路網延伸,並計畫成立捷運工程局。 公車全面安裝駕駛輔助系統(ADAS),提升行人安全,並加強公車駕駛違規取締及教育訓練。 爭取國際賽車展演、舉辦鍋烤節等活動,提升城市國際能見度和經濟活力。 社會福利政策:長輩健保費補助、公托設施增加、教育與社福資源強化,主打「媽媽市長」照顧銀髮族與幼兒,減輕年輕世代負擔。 部分重大建設如清水國民運動中心、海生館等工程有延宕情形,受到議會質疑。 孫志洋(廣州市長)近期政績重點: 孫志洋2024年初正式就任廣州市長,履新時間較短,近期政績以延續廣州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城市治理現代化為主。 據其過往經歷,重視工業轉型升級與招商引資,推動廣州汽車產業、科技創新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著重城市基礎建設、交通運輸體系完善,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等戰略。 具體施政細節因上任時間尚短,暫無大量公開重大新政,主要承接前任市府規劃與廣東省發展政策。 綜合比較 學經歷背景:盧秀燕偏向政治、新聞與地方治理,孫志洋則以工業、企業管理及省級行政為主。 施政重點:盧秀燕強調社福、教育、城市建設與交通安全,並以「媽媽市長」形象推動民生政策。孫志洋則聚焦工業升級、招商引資、城市現代化與區域協同發展。 近期挑戰:盧秀燕面臨部分重大建設延宕的議會監督,孫志洋則處於新官上任、政策延續與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階段。 總結而言,兩位市長皆有豐富經歷,但背景與施政風格明顯不同,盧秀燕以民生與社福為主軸,孫志洋則著重產業與城市現代化建設。 盧秀燕(台中市長) 主要挑戰與問題: 國際經貿壓力與產業衝擊 2025年美國宣布對台灣課徵高達32%關稅,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中製造業造成巨大衝擊。盧秀燕需協調中台灣八縣市,爭取中央資源,協助企業分散市場、推動勞工扶助及產業升級,並防範失業潮與產業外移。 基礎建設與都市發展失衡 捷運藍線路線變更導致經費暴增、重大建設如中科二期、台中展覽會館西側展館進度停滯,市府常將責任歸咎中央,未能提出有效解決方案。都市更新、文化發展規劃不足,如「綠川」品牌取消後中區再度... Read more
蔣雨融有可能接班鄧小平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嗎 June 02, 2025 最近的哈佛中國女畢業生演講致詞是誰,她有可能接班鄧小平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嗎 ## 最近的哈佛中國女畢業生演講致詞是誰? 2025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代表畢業生發表演說的中國女學生是蔣雨融(Yurong "Luanna" Jiang)。她是哈佛大學近400年校史中首位在畢業典禮發表演說的中國女性,主修國際發展,並於哈佛肯尼迪學院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1][2][6][7][10]。 ## 她有可能接班鄧小平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嗎? ### 蔣雨融的背景與專長 - **教育與經歷**:蔣雨融本科畢業於美國杜克大學,主修經濟與政治,後於哈佛攻讀國際發展碩士,曾在瑞士信貸擔任初級經濟師,並有私募股權和國際發展領域的工作經驗[3][7]。 - **演講主題**:她的畢業演說以「守護我們的人性」為題,強調多元、國際合作與人道關懷,並未明確涉及中國經濟政策或改革[2][9][10]。 ### 鄧小平的歷史角色 -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推動市場經濟、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徹底改變了中國經濟結構與發展路徑。 ### 蔣雨融「接班」鄧小平的現實可能性 - **政治經歷與影響力**:蔣雨融目前並無中國政壇經歷,也未公開表態參與國內經濟政策制定。她的主要經歷集中於國際發展、經濟學術與國際交流[3][7]。 - **家庭背景**:雖有媒體關注其家庭與中國綠色發展基金會的關聯,但這僅屬於公益與環保領域,與中國最高經濟決策層級無直接關聯[4][5][8]。 - **現實體制與路徑**:中國高層領導人的產生有嚴格的體制流程與政治歷練要求,從國際學術界直接進入最高經濟決策層的可能性極低。 ### 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影響 - **國際視野**:蔣雨融具備國際發展與經濟背景,若未來回國從事政策研究、國際合作或經濟改革相關工作,或許能在專業領域貢獻力量,但距離「接班鄧小平」這樣的歷史定位仍有極大差距[7][9]。 - **現實影響力有限**:她目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際交流、青年榜樣與公共倡議,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和體制性改革尚無實質影響力[2][6][9]。 ## 結論 蔣雨融是2025年哈佛畢業典禮上首位中國女學生致詞代表,專長於國際發展與經濟,但目前並無中國政壇經歷或政策影響力。她「接班」鄧小平、主導改善中國經濟的可能性極低。未來若投身經濟政策領域,或許能在專業層面... Read more
新兩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代化的意義 June 02, 2025 這兩位蔣氏人物在推動中國現代化中的角色有何不同 蔣雨融與蔣萬安,這兩位姓蔣的華人代表,在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扮演著截然不同但各有其時代意義的角色。他們並非中國大陸現代化政策的直接制定者或執行者,但他們的出現與言行,分別從國際形象塑造與兩岸關係維繫的層面,折射出中國現代化在不同階段的訴求與外部互動的樣貌。 蔣雨融的角色,更多地體現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新生代精英在全球舞台上的「形象代言」與「價值觀傳遞」。作為哈佛大學近四百年來首位在畢業典禮致詞的中國女性[7],她以流利的英語,圍繞「守護我們的人性」、強調多元化與國際合作發表演說[3][10]。這種論述,一方面呼應了中國官方近年來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全球治理理念[1][2],試圖向世界展現中國年輕一代的國際視野與人文關懷。她的出現,本身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部分國民得以接受頂尖國際教育、融入全球體系的「成果」之一。然而,其家庭背景(父親蔣志明與官方色彩濃厚的中國綠發會的關係)以及演講內容引發的「走後門」質疑和「大外宣」的批評[1][2][10],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關於社會公平、精英形成機制以及國際話語權建構的複雜性與爭議。因此,蔣雨融在推動中國現代化中的角色,更偏向於一種軟實力的展現與文化符號的建構,旨在提升中國在全球化時代的正面形象與話語影響力,儘管這種角色本身也受到了多方審視。 相較之下,蔣萬安在推動中國現代化中的角色,則體現在更為具體和務實的兩岸互動層面。作為台北市長,他延續並參與「雙城論壇」等交流機制,強調「雙城好,兩岸好」的理念[4][13]。他在與上海市長會晤及論壇致詞中,常提及兩岸共同經歷的歷史(如帝國主義侵略、抗戰),並以其祖父蔣經國先生推動台灣政治經濟改革為例,巧妙地將之與中國大陸後來的「靈活的改革開放」相聯繫,以此尋求兩岸對話的共同基礎與和平發展的契機[6][4]。蔣萬安的角色,是在當前複雜的兩岸關係下,試圖維繫一個溝通的管道,促進城市治理經驗的交流(如低碳永續、數位經濟)[8][11]。這對於中國大陸的現代化而言,穩定的外部環境與和平的兩岸關係至關重要。蔣萬安的務實交流姿態,客觀上為大陸方面提供了一個在「九二共識」框架外,仍能進行的柔性互動的窗口,這對於避免衝突、爭取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具有間接但重要的意義。他的角色並非直接參與大陸內部現代化建設,而是致力於維護一個有利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