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People

我們國父

作者: artspace (善解人衣)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國民黨慶 馬率黨務高層向國父致敬 時間: Wed Nov 25 10:33:36 2009 (忘記那裡看到的) 有一個男人,他19歲娶了18歲的女友、 24歲時和只有18歲的秘書交往並結婚 28歲見到1歲歲的女嬰,開始光源氏計畫、 在31歲到日本旅行認識一名15歲的女僕,隔年認識10歲的蘿莉, 在日本旅行期間就周旋于女僕和蘿莉之間,38歲和蘿莉結婚、 39歲回到中國,49歲光源氏計畫成功,把22歲的小妹妹帶回家, 請問這人生的贏家是哪個歷史人物?

溫家寶與布希的共同點

溫家寶與布希的共同點 ... 都有被聽眾鞋襲 Orz 以下新聞 劍橋大學演說 溫家寶慘遭鞋襲 中央社20090203 〔中央社〕中國總理溫家寶今天進行在英國最後一天訪問,下午在劍橋大學演講時,遭一 名聽眾「鞋襲」並被辱罵是「獨裁者」,但未被擊中。

倪匡談愛國教育補充教材

Image
愛國教育補充教材 倪匡 (Wiki: 倪匡 ) 香港要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不清楚會選用什麼樣的教材。 所謂「不清楚」當然指細節,大方向,不必問,當然以中共在中國實行的那一套為準, 不可能有踰越。但香港既然號稱「一國兩制」,在教材上稍作補充,總應該還是可以的吧? 所以,斗膽作一個提供。這補充教材的好處,是可以教導學生,愛國,不是只聽一家之言,而是什麼樣的意見,都可以發表,而且,發表任何意見的權利,應當得到充份的保障。所發表的意見,不論聽來如何荒謬,都不應該被任何名目的條規當作是一種罪行。 在愛國的前提下,人人都可以自由發揮,做到真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這樣自由發揮的基礎上,不但可以激發學生自由思考的能力,也能使學生切實體驗到國家興亡人人有責,那是愛國教育的真目的。 說了半天,教材是什麼呢?是一段對國是的意見,如下:「中國這塊土內,有中國人和沒有中國人有什麼多大的區別?在人類中要中國人,和不要中國人又有什麼不了的關係?推究原因,吃虧就是這『中國』二字,就在這中國的統一。現在唯一救濟的方法,就在解散中國,反對統一。」意見極之新穎獨特大膽,文句有許多不通順處,但這種青澀卻極具青年學子風格,和香港學生水準接軌,以此為教材,若學生學到愛國意見可發表到「解散中國」的程度,愛國教育,堪稱大成功了。 這段在今天不知該當何罪的國是意見,發表在一九二零年十月十日,上海《時事新報》。是總題「反對統一」文章中的一節。文章的作者是:毛澤東。夠資格當教材了吧! -- 相關連結: 楊銀波:倪匡的啟示 -- 在香港,倪匡、金庸、黃霑、蔡瀾並列為“四大才子”,亦有“小說三大高手”的說法,指的是攻科幻的倪匡、攻武俠的金庸、攻言情的亦舒。其中,亦舒就是倪匡的親妹妹——倪亦舒。 -- 其七,倪匡的政見。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倪匡,乃是一個72歲的老頭,下廚、種花、養魚,閑雲野鶴,壺中日月,但千萬不要忘 記,這是一個內心火熱的緊跟時事的人物。我所能看到的敏感資訊,他同樣能夠毫無保留地看到。從他近年來接受採訪的言論中,我瞭解到,實際上倪匡比相當多的 大陸人還要瞭解大陸狀態,他曾經細緻地看過《中國農民調查》,瞭解過北京“上訪村”,以重大的同情來看待威權統治下的底層群體——當然,也包括已遭滲透的 香港。我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作為一個奮鬥數十年的作家,倪匡對香港最熱衷的刊物,一定不是其他,乃是《開放》、《爭鳴》、《...

政治人物是需要承擔風險的 !

Image
做一個政治人物是需要承擔風險的,看看以下新聞: 温家宝:在凤凰电视上看到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喝中国牛奶很感动 "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9月26日表示对中国牛奶事件关注,但是仍每天享受喜爱的中国牛奶。" 英商务大臣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上任当天 肾结石发作接受手术 "本报综合报道 英国《每日邮报》6日报道,英国新任的商务大臣曼德尔森6日早晨肾痛不止,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有肾结石。当天是曼德尔森上任的第一天。" 嘖嘖 好吧,有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會因為喝了一杯含三聚氰胺牛奶過幾天就有腎結石, 不過如果Peter Mandelson不是作秀而是真的每天享受喜愛的中國牛奶的話 ... wiki : Peter Mandelson -- 新聞連結: 衛署放寬毒奶標準/政府腦結石! 綠怒問人竟不如豬狗 毒奶重創台灣劉揆要中國政府道歉 【毒奶事件】政府靠北京很近離台灣人民很遠 -- 其他籃球相關文章: 到底該怎麼看待瓊斯盃 台灣籃球哪裡出問題 想知道一般大學系隊的真實面嗎? 籃球主播的口頭禪

中國李愛珍 獲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作者: Brand1985 (張小BB彈!) 看板: AAAAAAAA 標題: 中國李愛珍 獲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時間: Sun May 20 07:48:25 2007 ※ [本文轉錄自 BlueCities 看板] 作者: Brand1985 (張小BB彈!) 看板: BlueCities 標題: [兩岸]中國李愛珍 獲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時間: Sun May 20 03:32:17 2007 中國時報 2007/05/18 李愛珍 獲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白德華/台北報導 如果不是因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結果,恐怕很少人會知道李愛珍這位老 太太!現年七十一歲的李愛珍,六年前自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退休, 不是中科院院士的她,卻在今年五月一日和另一位中國科學家陳啟發,獲選為美 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迄今,中國籍美國院士已達十一位之多。 「五月一日晚上九點多,接到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祝賀電話,我百感交集!」 李愛珍接受《南方周末》訪問時說,她後來寫了公開致謝信表示,「能成為擁有 兩百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這一頂尖群體的一員,是一生科研生涯的榮譽。」 一九三六年生於福建石獅的李愛珍,自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後,便在中 科院上海冶金所(上海微系統所前身)工作。一九八○年到八二年,李愛珍被公 派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她前往著名的貝爾實驗室拜訪卓以 和。卓以和在一九六八年因發明分子束外延技術,被譽為「分子束外延之父」。 自行研發分子束外延設備 上海微系統所副研究員徐剛毅表示,分子束外延設備是先進半導體材料製備 手段之一,當時,西方國家一直對中國禁止出口這種設備。回國後不久,李愛珍 便與中科院物理所的周均銘、半導體所的孔梅影等,自行研製分子束外延設備。 經過多年日以繼夜研究,一九八九年,大陸國產的分子束外延設備終於通過 驗收,並赴俄羅斯參展。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工學院副院長杜武青表示,「中 國的分子束外延設備製造取得巨大進展,儘管利用此設備產出的化合物半導體材 料純度不如美、日,但李愛珍在分子束外延這個科學域培養出了很多科學人才。」 一九九四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卡帕索(Federico Capasso)和卓以和宣 布率先發明量子級聯雷射器,這被視為半導體鐳射領域的一次革命。九五年起, 李愛珍便帶領課題組,在中遠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領域進...

本月熱門文章

中華民國 尊重歷史,為自由而戰:台灣人,不跪!洪秀柱與吳三桂的距離?

新疆和平協議的故事

忘了介紹一下 溫家寶之子 溫雲松

國安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吸收中華民國高階軍官作為內應

1980–2010年中國水災分期整理(以省份為單位)全球變遷造成的 還是長期水利建設的問題?

蔣雨融跟趙紫陽如何改變中國

近代中國女省長與女性政治人物代表 不知道是否有機會出現女性最高領導人

美國硬碟門裡面的中國

宋朝秦檜 中華民國馬英九